解锁致富新密码的领路人——记三岔河镇人大代表张绍平

日期:2024-05-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志坚点击:6974 字号:

初夏的渔泡江畔,江岸青绿,一排排挺拔的水杨柳后,一畦畦油绿绿的贡菜正是收获的好时节。“老赵,你家江边这两块贡菜赶紧来割得了嘛,过两天怕是要空心了,你不想使钱了咯?”尽管又忙了一天,张绍平还是挤出时间到村委会下面的田里看看,群众心大,他可放心不下,对群众而言这几天可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关键时候。

张绍平是大姚县三岔河镇第三届人大代表,现任三岔河镇荞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他担任县乡人大代表已近二十年。

  

困境之中另寻出路荞苴村曾经是三岔河镇的粮食主产区,200多亩连片的平整稻田让周边的群众羡慕了很多年,当年的荞苴大米、莲藕是市场追捧的热销农产品,群众的生活较为富足。十多年前,由于市场供给产品的多样化,传统农业产业种植已满足不了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经济需求。随后,张绍平也曾带领群众在之前的稻田中种植过烤烟、续断、灯盏花、小米辣等作物,也陆续获得了一些收益,但市场变化快、种植成本高等问题接踵而来,群众获得经济收益的渠道也随之变窄。

  

“群众收入如何持续增加?产业振兴要从哪里入手?是不是就没有更好的路了?”,那几年的张绍平常思考着这些现实问题。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绍平听见嫁在邻近州外的亲戚回来说起他们种植贡菜增收的事,他感觉似乎有出路了。百闻不如一见,心动不如行动,没过几天,他跟镇人大主席团汇报后,利用代表活动的机会,联系了其他几个村的联络室负责人和部分县镇人大代表一同到大理州的宾川、祥云等地实地学习考察贡菜种植产业,一路学、一路记、一路问,基本了解了有关情况。回来后,张绍平又请农业技术人员把村里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与当地进行比较,通过数据对比,觉得可能会行。

先行先试探出新路。“凡事总要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抱着这样的念头,当年小春种植季节,张绍平劝说家人把已经出了苗的3亩蚕豆田重新翻犁,从外地引进种苗,带着全家人辛苦了两天种下了第一批贡菜。同时,又动员自己和妻子的亲戚、人大代表、村组干部试种了20多亩,使贡菜在村里落了户生了根。种植过程中,张绍平多次请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购买相关资料认真学习,精心管护着每一棵苗。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科学种植管理到位,当年全村试种的30亩贡菜喜获丰收,亩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实验田”变成了“示范田”,周围群众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只有少数人收入增加了可不行,我可是群众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张绍平心中装着的是更多的群众、更深厚的为民情怀。随后,他在入户联系选民时、组织召开群众会中、参加镇人代会的时间里,讲得最多的就是种植贡菜能增收、可致富的事,群众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第二年全村贡菜种植面积就超过了100亩。

示范引领蹚出大路。有了种植规模后,产品销路的问题又成为他常想的心事。“该怎么办呢?噫,全镇最大的农业种植合作社的社长就是我们村的嘛,我怎么没想到他呢”,一个念头在张绍平的脑海中闪过。他是个有了想法等不到第二天的人,马上就骑着摩托到镇上找合作社负责人商议,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流探讨和实践,最终形成了“合作社+人大代表+种植户”的合作模式,农户负责种植管理,人大代表对接联系双方,合作社负责种苗供给、生产环节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保障了群众收入的增加。

  

在张绍平持续多年的示范带动、亲力推动下,群众迅速解锁了增收致富的新密码,目前,荞苴村种植贡菜600多亩,群众年增加收入近500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全镇发展贡菜种植7000余亩,年产值5600多万元,贡菜产业已成为全镇广大群众持续增收的“铁杆庄稼”,在这方热土上,各级人大代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故事正在持续书写着。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